日人據台後,鹿港許多富商返回大陸,人口大減,原有的經濟網路遭到嚴重傷害,加上新建的島內運輸動脈-縱貫鐵路不經過鹿港,商業活動被新興的基隆、高雄奪走,於是鹿港急劇的沒落。 到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後,與大陸貿易完全被禁,鹿港自此便從絢爛歸於平淡。
後來鹿港盛極而衰,沒落的主要原因,是港口淤沙,泊船不易;再加上縱貫公路、鐵路不經此地,交通不便所致。同時許多新興城鎮或因位居交通要道,或因鄰近都市,或開發成工商 ...
People also ask
鹿港為何沒落?
但鹿港到了滿清統治中期,因溪水帶來大量泥沙,經年累月淤積於海口,到了1850年(道光30年)鹿港終於被泥沙埋塞,船隻無法進出,逐漸被淡水取代。 民間常有日治時期地方士紳反對鐵路經過導致沒落之都會傳奇,甚至近年的縣市政府亦採此說,但亦有反對觀點認為日本統治時期初期進行高壓統治,人民不可能反抗。
鹿港為何叫鹿港?
臺灣中部一帶昔時多鹿,常有鹿群聚集海口草埔,故名「鹿仔港」,後來簡稱「鹿港」。 臺灣西部平原,從荷蘭時期到清領時期,鹿群遍佈,那時有不少從事鹿皮、鹿脯的買賣者。 當漢人從鹿港上岸之後,很可能看到海港附近有鹿群,於是稱之為「鹿仔港」。 而「仔」字又是漢人慣用字眼,至今仍有地名曰「崙仔頂」、「橋仔頭」等。
鹿港有港口嗎?
據說每日進出鹿港可載運七千石米穀的大船,就高達一百艘,二千石以下的船隻也不少,船舳塞滿港口,可說是帆檣林立。 不過,鹿港這處位在鹿港溪出海口的河港,不如高雄和基隆良港天成。 在港道南方不遠就是舊濁水溪入海地帶,鹿港溪與舊濁水溪活躍的泥沙堆積之下,沙壅港道早在十八世紀就已經發生。
為什麼叫頂番婆?
「頂番婆」行政區隸屬鹿港鎮的頂番里和頭崙里,昔日古地名為番婆庄,由於地形狹長,當地人又將之分為「頂番婆」和「下番婆」。 它位於鹿港鎮、和美鎮和線西鄉交界之偏隅,村莊被一條洋仔厝溝分隔左右,洋仔厝溝直通彰濱工業區旁的出海口,村莊距出海口不到一公里。
Jan 22, 2019 · 然而鹿港因為河港貿易興起,也因著後來的河川淤積而沒落。1845年後鹿港溪連年淤積,而河川泥沙淤積屬於自然現象,但同時也影響著原有的河港貿易因此 ...
... 鹿港天后宮、鹿港市街、鹿港龍山寺 ... 後因港口的泥沙淤積、縱貫線鐵路未經過,此後鹿港迅速沒落,區域重心逐漸轉移至臺中市。 ...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,圖表暫時不可用。帶來 ...
May 22, 2022 · 鹿港沒落的主要原因是港口淤沙:其實自清朝開港後,港灣淤塞一直便是個潛在問題,因為濁水溪多次氾濫,沖積下來許多泥沙,使鹿港溪漸漸淤積。 (對照 ...
... 鹿港與福建蚶江正式對渡,開啟了鹿港的黃金時期,躍變為全島第二大城: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。後因泥沙淤積、縱貫鐵路未經過,鹿港迅速沒落。此區保留許多古老建築,加上 ...
自十九世紀初期開始,. 因為河口泥沙大量堆積,造成港口淤塞,海岸線. 西退,導致大船不能入港,因而漸漸沒落!不過. 由於興盛時期文風鼎盛,再加上許多離鄉背井的. 新移民為了求 ...
Nov 10, 2016 · 註1:這邊依據林會承在《清末鹿港街鎮結構》中的時間劃界,鹿港的港口功能在1875年(清光緒元年)即沒落,沒落的原因在此簡單歸納兩點:政治上,清廷 ...
Mar 18, 2022 · 1784年清朝時期,開放台灣與大陸間的經貿往來,而成為中部第一大商港;多年後因港口泥沙淤積而逐漸沒落。逾兩百多年來鹿港小鎮見證了台灣歷史的發展,也 ...